广告区域

浩瀚体育自媒体

浩瀚体育自媒体

券商股拉升,证券ETF基金(512900)涨2.25%

来源:格隆汇

券商股早盘走强,截至10:10,方正证券涨超9%,证券ETF基金(512900)上涨2.25%。

消息面上,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提出7方面25项政策措施。

华创证券指出,《意见》立足长远,体现监管对行业机构定位、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思路与战略规划。从产业格局看,“支持优质头部机构+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是未来十年的关键政策导向。

开源证券表示,政策突出“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严把IPO入口,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一揽子政策有望提振股市信心,关注券商板块结构性机会。

美联储传声筒:美联储正试图平衡过早和过晚放松政策之间的风险

号称“美联储传声筒”的知名记者Nick Timiraos周三表示,1月份强劲的就业和通胀数据并未改变美联储的预期,即今年晚些时候降息将是合适的,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官员们希望有更多证据表明通胀正在持续放缓。

鲍威尔在准备于周三向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发表的讲话中表示,在官员们“对通胀持续向2%的目标发展获得更大信心”之前,降息是没有根据的。

Timiraos称,美联储官员正试图平衡两种风险:一种是他们放松政策的速度太慢,经济会在利率上升的重压下崩溃。另一种情况是,他们过早地放松了货币政策,使通胀在远高于2%目标的水平上变得根深蒂固。

鲍威尔在他的讲话中称:“过早或过多地减少政策限制性可能导致我们在通胀方面看到的进展逆转,最终需要更紧缩的政策来使通胀回到2%。与此同时,减少政策约束过晚或过少可能会过度削弱经济活动和就业。”

大行情又来了!金价冲破前高,上触2145 鲍威尔“老生常谈”助攻下或突破2,200美元?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周三(3月6日),黄金市场冲破前期高点,一度站上2145。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山作两天证词之前在货币政策上依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鲍威尔将出席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会议。鲍威尔在露面前发布的准备好的声明中重申了他的立场,即利率已经见顶,今年可能会下降,但不会很快。

“如果经济大体按照预期发展,那么今年某个时候开始放松政策限制可能是适当的。但经济前景不确定,并且无法保证实现 2% 通胀目标的持续进展,”鲍威尔表示。“委员会预计,在对通胀持续向2%迈进更有信心之前,降低目标范围并不合适。”

鲍威尔的言论与市场分析师的预期基本一致。

Forexlive.com首席货币策略师Adam Button表示:“美联储几周来的言论并没有什么新内容。”

黄金市场用继续上扬作为对鲍威尔的言论回应,在经历了四天的大幅上涨后,金价突破近期高点。现货黄金现报2,142.76美元/盎司,当日上涨0.71%。此前一交易日触及2,141.59美元的历史高位。

大行情又来了!金价冲破前高,上触2145 鲍威尔“老生常谈”助攻下或突破2,200美元?

鲍威尔还指出,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继续放缓活动,经济风险得到平衡。

他强调:“过早或过多减少政策限制可能会导致我们在通胀方面取得的进展发生逆转,并最终需要采取更紧缩的政策才能使通胀率回到2%。与此同时,减少政策限制太晚或太少可能会过度削弱经济活动和就业。在考虑对政策利率目标范围进行任何调整时,我们将仔细评估即将发布的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以及风险平衡。”

鲍威尔发表讲话后,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保持不变。根据 CME FedWatch 工具,市场仍认为6月份降息的可能性约为70%。

金价预测

澳新银行经济学家表示, 宽松周期的时机和步伐对金价至关重要。在美联储确认其宽松周期的时机和步伐之前,金价将横盘整理。

经济学家表示,黄金市场将密切关注美联储降息政策。由于市场对本周期首次降息的预期已从3月推迟到6月,我们预计价格将横盘整理,直到美联储确认其宽松周期的时机和步伐。虽然从紧缩货币周期向宽松货币周期的转变是一个驱动因素,但地缘政治风险升高、健康的实物购买和央行购买应该会在年底前将金价推向2,200美元。

财政部:将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是今年财政政策的基调和特点。”财政部部长蓝佛安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今年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要点速览:

  今年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科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分类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持续压减融资平台数量

  推动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2024年教育、社保和就业预算安排都将超过4万亿元

  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对于今年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蓝佛安表示,适度加力,主要是统筹运用各类财政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财政支出强度总体扩大。今年的赤字率按3%安排,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赤字规模达到4.06万亿元。同时,统筹各类财政资源,加大支出强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超过1万亿元,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政府债券规模明显增加。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新增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这两项加起来达到4.9万亿元。此外,2023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大部分都在今年使用。

  三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在落实好去年延续和优化的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今年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提质增效方面,他表示,主要是优化财政管理,加强政策协同,提升财政政策质效。从财政管理来讲,要坚持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能。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防止财政资金“跑冒滴漏”。从政策协同来看,要加强统筹协调,放大组合效应。统筹运用税费、专项资金、政府债券等政策工具,加强与货币、就业、产业等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打好“组合拳”,避免“单打一”,推动政策同频共振。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总的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蓝佛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源头治理,远近结合、堵疏并举、标本兼治,会同有关方面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加强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管理。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科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统筹安排公益性项目债券,完善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巩固前期化债工作成果,指导督促地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安排财政资金、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逐步化解风险,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严格违规违法举债问题监督问责。健全跨部门联合惩戒,严格落实地方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对新增隐性债务和不实化债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加大问责结果公开力度,发挥典型案例警示作用。

  着力构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分类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持续压减融资平台数量。

  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在保障民生方面,蓝佛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扛在肩上,落实到财政各项工作当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一件办好。

  蓝佛安表示,近年来,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持续提高资金安排的“民生含量”,不断增强政策举措的“民生温度”,努力让国家的财政账本变成百姓的“幸福清单”。

  “2024年,教育、社保和就业预算安排都将超过4万亿元。” 蓝佛安说。

中金公司:短期修复行情仍有望延续 中期走势则取决于政策环境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本轮市场反弹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政策预期改善。市场层面,短期修复行情仍有望延续,中期走势则取决于政策环境,尤其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行业配置上,中金公司认为年初至今调整较多且近期有科技进步预期驱动及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催化下的TMT领域仍有望有相对表现,互联网、计算机、电子板块有望继续活跃;临近两会结合稳增长政策预期的抬升,设备更新和消费品相关板块可能有阶段性机会;高股息领域注意把握配置节奏。

六大公募人士重磅发声!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2024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在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之际,金融机构人士关注哪些热门话题?对于今年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期待?资本市场将有哪些投资机会?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招商基金投资管理一部专业总监李崟、永赢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高楠、民生加银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何江、汇添富基金基金经理蔡志文、泓德泓富基金经理季宇、平安基金基金经理林清源,共同进行前瞻性探讨。

以下是采访“金句”:

  李崟:近期各类支持政策在逐渐发力,“政策底”已经较早出现,通过政策持续发力和时间的验证,今年春季以后各类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可能会慢慢显现,看好2024年整体市场表现。

  高楠:后续展望,在监管换将、政策资金入市、小市值资金踩踏风险暂缓、两会政策预期等多重利好催化下,投资者情绪已明显改善,市场超跌反弹有望延续。

  何江:我国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将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我们持续看好相关的投资机会。

  蔡志文:市场对于两会期间政策稳增长的预期逐渐升温,积极的预期有望支持市场进一步转暖。

  季宇:“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行业广泛,但关键还是创新和技术突破。

  林清源:2024年,人工智能毫无疑问将成为全年投资主线,标志着一个更广泛的科技浪潮。这股浪潮不仅将推动TMT领域的创新和增长,而且将推动其他产业进行新一轮创新。

经济增长目标、稳增长政策等受关注

中国基金报: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启幕,哪些政策或提案是你比较关注的?

高楠:一是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稳增长类政策。今年两会重点关注经济增速目标、财政赤字率、专项债规模等指标,以及围绕改善社会预期、激发潜能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政策。

  二是重大产业政策值得期待。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战略性领域的产业政策也将成为本次“两会”值得关注的重点。

  三是人口政策以及相关提案。全国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老龄化以及低生育率等问题可能在中长期内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可关注生育促进和完善托育服务等相关政策。

季宇:两会中,我们最为关注的还是《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的抓手方面,内需更加强调投资的作用,更加关注新兴产业、交通水利、能源三个方面;扩消费是重要方向,提振大宗消费,拉动消费升级是工作重点;产业政策方面,要求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共同发展,对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增链补链,对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的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予以政策性倾斜。

蔡志文:我认为今年的两会政策大概率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调,仍然会将经济增长任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针对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采取积极的政策进行应对。

  除了经济增长,政策整体仍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重视创新、安全、绿色、开放和民生等多维度的协调,深化重点改革领域,同时注重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我本人相对关注的政策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等目标的阐述,以及具体的政策目标,尤其是关于财政赤字率等政策力度具体指标;结构层面上,我相对关注国企改革的新方向和进展,以及对促进居民消费的支持政策,此外针对人口下滑的生育支持措施也较为关心。

何江:目前经济所面对的挑战主要在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期待两会有针对性的逆周期和跨周期政策出台。我比较关注“三大工程”相关的政策。另外,近期Sora等人工智能模型发展迅猛,我也非常期待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会采取哪些政策。

李崟:我比较关注四个方面,一是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提案;二是医疗改革,也就是人民生活健康这类的政策;三是能源方面,主要是能源市场化改革的路径方向、节奏等相关提案;四是房地产相关政策,比如未来房地产的大方向、新型房地产发展模式等。

新质生产力关键在技术创新和突破

中国基金报:“新质生产力”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之一。你对“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

李崟:“新质生产力”是在整体经济大换挡期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我们面临从旧的动能向新的动能转化过程中,最终依赖哪些生产力来推动我们较大体量的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核心问题,因此我理解的“新质生产力”主要还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包括新型的发展动能方面,这可能是一个核心的要义。当然“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能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环节内都有不同的内涵,无论是在消费、医药、科技,还是投资、进出口等,各个方向区别于原有的一套体系,在很多环节都要建立新的增长模式,找到新的增长点。

何江: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我觉得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大国竞争中需要去着力发展的,映射到资本市场上,我们重点关注大科技、大制造的相关投资机会。

高楠: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其发展速度快、技术含量高,更依赖创新驱动,是生产力质的跃迁,也就是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发展战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要求。未来,在新质生产力的催生下,预计将有更多新产业出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季宇:当前31个省份地方两会已全部召开,共有2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相对靠前的位置重点提及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核心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行业广泛,但关键还是创新和技术突破。

林清源:新质生产力是涵盖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概念,特别强调科技、人才和创新,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个框架下,人工智能(AI)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因为它代表了科技进步的前沿,能够在多个行业和领域内推动效率和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蔡志文:“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恰逢其时,在逆全球化以及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在上升,高质量发展要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卡脖子”领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环节。

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效率

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中国基金报:从央行发布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货币政策基调延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你对今年的货币政策怎么看?

季宇:央行对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表态延续了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货币政策的表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我们可以从三个视角去理解,一是总量层面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二是结构层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从政策结果来看,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李崟:今年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我认为还是偏宽松的,从年初的一系列动作也能看出来,我们刚刚降了LPR,尤其这是一个不对称的下降,短端没有变动,而是在五年期以上LPR超预期下调了25个基点,这说明我们在货币政策上继续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目标始终坚定不移,而且从这次降LPR的过程来看,我们认为整体的政策支持力度或将持续加强。

何江: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多目标制的,我觉得今年的重点还是在于聚焦供需矛盾与预期偏弱的问题,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达成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特别是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会进一步发力。另外,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性可能也会是今年的重点。

高楠:“灵活适度”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将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货币供应,而“精准有效”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注重结构性的精准支持,质重于量。

  总量方面,当前我国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恢复动能仍需巩固,总量货币政策有望延续宽松基调,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的支持。随着春节后5年期LPR大幅下调25BP,后续潜在的降息空间可能依然存在。

  结构方面,货币直达工具有望成为今年货币政策的重要看点,继续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直接作用于宽信用,发挥精准滴灌、正向激励作用,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潜在方向值得关注。

蔡志文:今年的货币政策整体仍将延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基调,继续对经济活动起到良好支持效果。

  对货币政策我们有几点判断,首先,更加注重效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意味着更加强调货币宽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规模增长可能有所淡化,2024年新增信贷增速或相比2023年有所下降。其次,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实际利率过高是当前经济金融的重要问题,近期5年期LPR超预期下调25bp,一定程度上与部分企业融资成本高于投资回报有关。随着2024年海外货币政策逐步走向宽松,外部环境掣肘在减弱,国内利率水平调降空间也会进一步被打开。

稳增长政策带来较多机遇

中国基金报: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看,各地政府在强化稳增长方面,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等,做了一系列的部署。未来会带来哪些投资机遇?

高楠: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看,“以进促稳”是2024年政府工作的主基调,未来在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及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或有更多特色化政策出台。消费领域中,多地大力推动特色文旅消费,或将推动旅游业的投资潜力不断释放。同时,以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代表的新型消费获得各地方高度重视,相关领域投资机遇值得重视;而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均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首要重点工作,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的政策方向明确,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科学等若干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投资机会均值得关注。

李崟:两会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可能会陆续出台支持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其中也包含了很多投资机会,包括对于国内大循环的支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支持,无论是汽车消费还是家电消费等,可能都会有一定政策。

  此外,现在地产调控政策也基本上落在了地方政府层面,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有望适时出台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后续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扩大需求、稳增长、提振预期等,都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我们将会持续关注。

季宇:根据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一方面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另一方面,会议指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上述这些领域均会带来投资机遇。

两会助力提振股市

中国基金报: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两会行情”和“年报行情”将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你对接下来市场怎么看?

高楠:一方面,两会前政策预期对股市行情有提振作用。两会前后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向的产业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或将对相关板块形成催化,提升市场整体的赚钱效应;另一方面,“年报行情”临近,景气投资的有效性有望阶段性回归。随着时间临近一季报披露,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或不及预期)将对行情形成较大影响,市场行情也将逐步回归基本面。

  后续展望,在监管换将、政策资金入市、小市值资金踩踏风险暂缓、两会政策预期等多重利好催化下,投资者情绪已明显改善,市场超跌反弹有望延续。中期维度,多维度看A股均已进入历史相对底部区域,叠加内生复苏动能、稳增长政策发力助力修复,对A股中长期走势维持偏乐观态度。

蔡志文:对于即将召开的两会,市场对于两会期间政策稳增长的预期逐渐升温,积极的预期有望支持市场进一步转暖;并且3月以后上市公司年报也将陆续披露,市场对2023年年报盈利增长已有一定预期,需要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披露的分红情况,尤其是高股息股票,能否继续维持稳定的分红水平。

  展望后市,市场目前的估值水平仍处在历史较低的分位数区间,随着监管层积极化解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偏好将得到明显改善。我们判断2月初至今的修复行情仍将延续,后续继续关注资本市场改革预期及稳增长政策节奏和力度,市场当前所处位置的中期机会仍然显著大于风险。

李崟:对今年整体市场表现相对看好。一方面,经过三年市场的调整,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另一方面,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类的支持政策在逐渐发力,政策底已经较早出现,通过政策持续发力和时间的验证,今年春季以后可能各类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会慢慢显现,我们会通过未来不同的数据来验证是否带来实体企业业绩明显的增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比较看好2024年整体市场的表现。

何江:“两会行情”的日历效应是比较明显的。今年年初到春节前,市场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很多重要指数都具有很好的估值性价比。另外,小市值股票因为流动性所引发的问题已基本回归正常,在“两会行情”的背景下,小市值股票等跌幅较大的板块或将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林清源:在即将到来的年报行情,我持有偏乐观的市场观点。当前,市场估值已经接近底部区域,展现出了较为吸引人的投资价值。在最近的调整中,许多优质公司也跟着一起调下来,优质的年报有助于修复投资者信心。最近监管层也释放出优化A股投资环境的种种举措,我们相信后续优质公司将是较好的投资标的。

关注科技创新、新型消费、AI等领域

中国基金报:目前国内各省份两会召开完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新型消费、养老服务等方面被地方两会提及较多。你如何看待这些方面的投资机会?同时,今年AI、游戏、教育、央国企概念轮番演绎,在你看来,今年投资主线是什么?你看好哪些板块?

高楠:科技创新方面,结合地方两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可能催生主题投资机会;绿色低碳是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型消费具有高市场渗透性、即时消费的产品还有深度发展空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养老板块在中长期维度将具备有较大潜力,其中特别关注家居养老产品,智能养老产品及其上游的投资机会。

  目前市场存在两大相对清晰的投资主线:一是“AI+数字经济”为首的科技产业主线,对应TMT与科创类板块的投资机会;二是具备红利资产属性的优质央国企的投资机会。

何江:我重点看好AI和大能源板块。AI的模型技术将加速迭代,相关应用也将快速落地。并且AI将会是大国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中美等大国都将会加大投入,加强相关的政策支持。地缘政治复杂化的背景下,能源板块将持续看好。能源将同时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基础要素。

李崟: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新型消费、养老服务等方面都蕴含了比较多的投资机会,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包括芯片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方向未来或会有一定的机会。在绿色低碳领域,我们现在已经是新能源制造业的大国,围绕绿色低碳、新能源的产业,包括其配套的、服务的行业,未来还会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

  针对看好的投资方向,一是随着宏观经济的触底回升,稳增长这条主线,包括周期性的行业,如机械、交运、能源等会有一定的机会;二是经过三年大幅度估值消化的一些优质成长股机会比较大,主要聚集在医药、消费、科技、高端制造等方向,其中一些低估值高增长的公司,今年可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林清源:进入2024年,人工智能毫无疑问将成为全年的投资主线,标志着一个更广泛的科技浪潮。这股浪潮不仅将推动TMT领域的创新和增长,而且推动其他产业进行新一轮的创新。目前最看好是构成AI算力基础的光模块板块,以及最早能通过AI提升生产力的教育板块和创新药研发板块。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六大公募人士重磅发声!)

(责任编辑:126)

日本政府经济学家:即便日本央行结束负利率 仍可保留抗通缩使命

日本政府首席经济学家林智子表示,即使日本央行结束负利率政策并逐步淘汰大规模刺激措施,日本也可以保留其十年来专注于战胜通货紧缩的蓝图。

此前,在时任首相安倍晋三的压力下,为了更大胆地战胜通货紧缩,日本央行在2013年与政府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承诺尽早实现其2%的通胀目标。

而这一承诺也成为了前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激进货币刺激政策的支柱,并为保持日本利率超低提供了理由。

对此,一些分析师表示,由于通胀率超过2%已有一年多时间,这一声明与现实脱节,促使日本央行考虑近期结束负利率政策。

然而,林智子却对该观点提出反驳,她表示,即使日本央行政策发生变化,也不会改变其2%通胀目标的重要性,以及日本政府和央行需要协调政策以避免重返通货紧缩。

林智子在周一接受采访时称:“这份声明强调了结束通货紧缩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性,其重要性不会改变。日本央行以实现其2%通胀目标为指导的货币政策框架,对政府和公众来说非常重要。”

据了解,林智子曾作为日本内阁办公室高级官员参与起草联合声明。作为经济研究局的局长,她目前定期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汇报经济发展情况。

然而,去年一些政府成员考虑修改该声明,这一举措可能会通过重新定义日本央行和政府的角色以及政策优先事项来影响该央行的决策。

据悉,在岸田文雄去年任命上田和夫为日本央行行长后,两人表示暂时没有计划修改联合声明。

此外,另一个可能影响日本央行退出时机的因素是政府何时正式宣布通货紧缩结束。

“要宣布日本永久摆脱通货紧缩,我们需要确保日本不再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且不会重返通货紧缩,”林智子表示。“后者难以判断,所以我们正在观察各种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岸田文雄将经济振兴作为首要任务,并强调需要提高工资,以帮助家庭应对生活成本上升。但批评人士表示,宣布永久结束通货紧缩将有助于他赢得政治分数。

林智子称:“如果今年的工资增长超过去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日本出现积极的工资-通胀循环,我们现在看到了一个黄金机会来永久结束通货紧缩。”

据了解,自去年4月出任日本央行行长以来,上田裕和已开始废除前任的刺激政策,首先是对一项有争议的债券收益率控制措施进行微调。同时,他最近的鹰派表态加剧了市场对负利率将在4月份结束的预期。

沪指低开高走冲击2800点,反弹号角是否已吹响?机构如何看待当前市场行情?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机构称,后市的反弹行情或将悄然而至。

  2月1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随后拉升翻红,截至发稿,沪指涨0.58%,深成指涨1.88%,创业板指涨2.66%。

沪指低开高走冲击2800点,反弹号角是否已吹响?机构如何看待当前市场行情?

  盘面上,BC电池、脑机接口、CPO、减肥药等板块涨幅居前。

沪指低开高走冲击2800点,反弹号角是否已吹响?机构如何看待当前市场行情?

  机构如何看待当前市场行情?

  国盛证券表示,总体看,虽然两市指数弱势结构未改,深指再创新低,但本轮杀跌市场情绪已经到达相对极值,继续大幅调整的概率较低,技术面上偏离5日线过远,存在超跌反弹需求,因此,虽然市场未出现明显转暖信号,但本轮调整不论是情绪还是空间均已到位,后市的反弹行情或将悄然而至。

  国盛证券进一步表示,用理性看待当前市场的下跌,市场的调整不可持续,那么后市反弹行情或将在一片看空声中逐步走出,“春季躁动”或将在2月份实现,看好中字头、上海国企改等热点重新引领市场走出当前泥潭。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近期国资委、央行、证监会等多部门积极发声并出台政策稳经济、稳市场、稳信心,投资者情绪有所好转,结合部分机构投资者当前整体仓位较低具备加仓空间,四季度以来宽基ETF资金净流入加速,产业资本减持减少和回购股票增加,近期政策面和资金面的积极信号边际增多,短期市场具备一定的修复动能,对中期表现不必悲观。

  中信证券指出,稳定资本市场政策在近期集中发力改善市场预期,年初以来市场流动性循环连锁负反馈过程被有效阻断,随着业绩预告风险陆续落地,市场已经步入月度级别的反弹交易窗口。

  中原证券指出,工业企业盈利继续改善,地产政策加力有望推动销售企稳。对外,继续扩大放开政策,吸引外商外资。对内,多部门出台一系列稳定经济稳信心的政策。国内市场有望企稳反弹。

辽宁:降低房地产市场交易成本,“卖旧买新”可获购房补贴

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辽宁省推动经济稳中求进若干政策举措》。其中在房地产方面规定,降低房地产市场交易成本。对一年内出售自有住房并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可由购房地给予一定额度的购房补贴,卖旧买新时间不分先后。相关人士表示,房地产市场“卖旧买新”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刺激市场需求,拉动房地产消费。“‘卖旧买新’政策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能让房东卖房意愿增强,有助于提升政策实施效果,提高二手房市场活跃度,对增强该地区房地产市场交易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说。

广州限购放松力度超预期!地产板块上周累涨超9%,地产ETF(159707)单日吸金超千万元!机构:配置可适度积极

广州限购放松力度超预期!地产板块上周累涨超9%,地产ETF(159707)单日吸金超千万元!机构:配置可适度积极

  周末楼市又有重磅消息!

  1月2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将在限购区域内进一步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新购买120平方米以上住房不纳入限购范围,并支持“租一买一”“卖一买一”。上海市政府也在同日表示,2024年将完成12万平方米零星旧改、31万平方米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再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方正证券表示,广州或为一线城市政策“试验田”,此次广州限购政策的大幅度优化或将引领新一轮一线城市的政策松绑潮。2023年广州限购区商品房成交之中,120平方米以上住宅成交均价为72445元/平方米,而120平方米以下的成交均价为41579元/平方米,表明优化限购政策直接利好改善型高端商品房市场。而改善型产品更具商品属性,充分交由市场消化符合房地产新模式的发展方向。

  东吴证券表示,根据以往经验,广州市往往率先响应中央要求放松地方政策,预计其他核心城市有望陆续跟进放松,推动房地产市场温和复苏。复苏的持续性仍受到宏观经济复苏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跟踪观察。

  从行情来看,地产板块上周从低位反弹,连升4日,中证800地产指数上周累计涨幅达9.32%,同期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分别上涨2.75%、1.96%、0.17%,上周地产板块大幅跑赢市场!

广州限购放松力度超预期!地产板块上周累涨超9%,地产ETF(159707)单日吸金超千万元!机构:配置可适度积极

  资金也趁热重启净申购地产类ETF。上周五(1月26日),地产ETF(159707)单日重获资金净申购1111万元!表明资金当前对地产板块预期好转,或可持续关注相关地产类机遇。

  平安证券表示,近期各项政策密集出台,一方面融资端政策支持有利于缓解行业短期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新一轮地方政策优化有望带来区域楼市量价企稳,且政策出台力度及响应速度持续超出市场预期。随着政策利好因素持续发酵,叠加板块及个股估值已大幅回落,市场预期及机构持仓已经降至低点,当前板块配置可适度积极。

  国金证券指出,各部委密集表态,金融业支持房地产责无旁贷,供给端完善经营性物业贷政,地方确定项目白名单,将融资支持精准投放到项目层面,需求端仍有因城施策优化的空间,供需两端齐发力,房企现金流状况有望边际改善。而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在销售的企稳,需要供需两端的宽松政策能够持续落地。关注当前估值底部、经营状况良好、受益于行业格局优化的改善性央国企。

  布局工具上,资料显示,地产ETF(159707)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汇集市场16只头部优质房企,在投资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头部集中度优势,前十大成份股权重超8成,央国企含量高!地产ETF(159707)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的行业ETF,具备稀缺性与辨识度。

广州限购放松力度超预期!地产板块上周累涨超9%,地产ETF(159707)单日吸金超千万元!机构:配置可适度积极

  数据、图片来源:沪深交易所、Wind、华宝基金。

  风险提示:地产ETF被动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12.2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合适当性评级C3以上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