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浩瀚体育自媒体

浩瀚体育自媒体

veryu(vertu手机为什么那么贵)

本文目录一览:

耳浴是什么意思?

耳浴其实就是浸泡的意思,将滴耳液滴入耳道内,保持10分钟不让其流出,就可以了,10分钟后可适当清理一下耳道即可。

简单的讲,耳浴就是将药物滴入耳道,浸泡一段时间,达到消炎的目的。

耳浴指滴耳液滴耳后,耳朵朝上,让药水在耳道浸泡,从而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功效。

耳浴的意思是指的采用药物对耳朵进行洗浴以及擦拭。耳浴是一种常见的耳部保健方法,它指的是使用药物来清洁和护理耳朵。耳浴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耳道内的污垢、耳垢和细菌,同时帮助恢复耳朵的健康状态。

耳浴10分钟后要倒不出来了

1、特殊体位辅助排出。根据查询有来医生网显示,特殊体位辅助排出:耳浴时患者头偏向一侧,使用抗菌滴耳液滴入患耳,10分钟后改变体位,重力作用排出滴耳液。

2、如果10分钟后还没有将药物倒出,可能是由于患者的耳道比较深或者是耳浴的姿势不对等原因导致。如果耳浴后滴耳液无法排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重新滴入药物进行治疗。

3、这种情况可以倒出来。耳浴是一种将药液滴入耳朵中进行治疗的方法。一般建议在耳浴后保持侧身位姿待10分钟左右,然后可以将耳朵倾斜,让耳朵内的药液自然流出。

4、要的.耳浴十分钟后要到出来的 我前几天也弄过 外耳道炎 挺难受的。

5、无需特别处理。耳浴是将药物滴入耳道,浸泡一段时间,使内耳粘膜充分吸收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每次应有充足的滴耳液,最好充满外耳道,以使药液与患处充分接触。

6、耳浴10分钟后变换体位,将药液倒出来即完成清理。耳浴是取侧卧位,患者外耳道口向上,将滴耳液滴入外耳道,并尽量充满外耳道,就取这种位置静置十分钟的过程。耳浴的滴耳剂的用量、保存时间与疗效有关。

耳浴是什么意思

耳浴是将药物滴入耳道后,浸泡一段时间,以保证药物与中耳组织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消炎的目的。 取侧卧位,患耳外耳道口向上,将滴耳液滴入外耳道,并尽量充满外耳道,就取这种位置静置十分钟,然后变换体位,将药液倒出来。

耳浴其实就是浸泡的意思,将滴耳液滴入耳道内,保持10分钟不让其流出,就可以了,10分钟后可适当清理一下耳道即可。

简单的讲,耳浴就是将药物滴入耳道,浸泡一段时间,达到消炎的目的。

您好,耳浴也就是给宝宝洗澡,简单的理解就是多用点滴耳液泡一会。;这个是对中耳炎症是有很好的效果。严重的话,还是需要口服头孢或者是阿莫西林等来进行消炎治疗。

耳浴什么意思

耳浴是将药物滴入耳道后,浸泡一段时间,以保证药物与中耳组织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消炎的目的。 取侧卧位,患耳外耳道口向上,将滴耳液滴入外耳道,并尽量充满外耳道,就取这种位置静置十分钟,然后变换体位,将药液倒出来。

耳浴其实就是浸泡的意思,将滴耳液滴入耳道内,保持10分钟不让其流出,就可以了,10分钟后可适当清理一下耳道即可。

耳浴十分钟,通常指的是用药物在耳朵里面浸泡十分钟以上。一般是出现了化脓性中耳炎或者明显的耵聍栓塞,通常建议可以通过耳浴药物治疗。平时也需要加强对耳朵的保护,尽量避免耳朵进水预防感染。

您好,耳浴也就是给宝宝洗澡,简单的理解就是多用点滴耳液泡一会。;这个是对中耳炎症是有很好的效果。严重的话,还是需要口服头孢或者是阿莫西林等来进行消炎治疗。

一周一针VS每日口服,司美格鲁肽上新口服版本,减重适应症在路上?

  财联社1月26日讯(记者 何凡)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诺和诺德旗下司美格鲁肽片来了。

  有研发人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口服和针剂两种版本药物各有优缺点,同时口服版正在进行减重、阿尔兹海默等适应症探索。有行业专家向财联社记者分析认为,司美格鲁肽片若要获得糖尿病患者认可,定价是关键,同时该药物未来可能也会获批减重适应症,并分走一部分减重药物市场。

  哪种司美格鲁肽更胜一筹?

  今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务服务门户网站发布的2024年01月26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显示,诺和诺德的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片获批,批准日期为1月23日,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诺和诺德官网显示,诺和忻®(司美格鲁肽片)在中国获批的治疗领域仅为成人2型糖尿病。

  此前,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针剂在国内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而口服版司美格鲁肽已经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及地区获批上市。

  据诺和诺德官网介绍,诺和忻®的全球系列3期临床研究PIONEER覆盖了2型糖尿病的全程管理,共纳入11,505例患者,验证了司美格鲁肽片在多种治疗背景特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证实了该药物显著的降糖效果和减重、降压、调脂等多重代谢调节能力。其中,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诺和忻®单药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最高达92.3%。

  对于两个版本的司美格鲁肽,一位从事过相关药物研发的药企工作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口服版产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会更明显一点,但是相较注射版更易保存。针剂是周制剂,口服是每日服用,依从性上不好说哪种更好,但对于有些人来说打针确实需要很大勇气。此外,除减重外,口服版还在进行阿尔兹海默适应症探索,但目前该试验刚开始没多久,还没有相关数据披露。

  据了解,在试验中口服司美格鲁肽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主要是恶心,胃肠道事件在司美格鲁肽片剂量递增阶段最为显著,相比于口服司美格鲁肽14mg,口服司美格鲁肽25mg和50mg中更为常见。也就是说,服用剂量越大,不良反应越明显。

  行业专家李长城分析认为,口服版司美格鲁肽的获批对市场影响不会太大,因为糖尿病人出现多种并发症的概率很高,尤其是有基础病的患者。口服GLP-1类药物的确有它的优势——具有便利性。但主要还要看其上市后的价格是否能获得市场认可,毕竟糖尿病人需要长期服药。一般来说进口药价格大概率不会很亲民,消费者可能更看重控糖的性价比,比方说服药周期,控糖效果等。对高端消费群体来说,可能会存在挤占其他国产企业空间的情况。

  减重适应症获批已在路上?

  和司美格鲁肽针剂一样,司美格鲁肽片剂更大的想象空间在减重赛道。

  而因为有着“延缓胃排空”的附带作用,包括司美格鲁肽在内的GLP-1类药物除了能完成降糖本职之外,还能抑制食欲,使减肥成为其第二适应症,也因此成为大热的现象级药物。

  国家药审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9月司美格鲁肽片剂在国内的临床试验申请就获得了许可:用于成人患者体重管理,用于减少热量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辅助治疗,初始体重指数(BMI)≥28 kg/m2(肥胖),或≥24 kg/m2且<28 kg/m2(超重)并且伴有至少一种与体重相关的合并疾病。此外,2023年4月司美格鲁肽片已启动了在中国的三期临床试验。

  根据2023年5月诺和诺德公布的关于每日口服司美格鲁肽50 mg片剂减重效果的研究数据表明,参与者在68周后体重减轻了17.4%。

  李长城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口服司美格鲁肽未来可能也会获批减重相关的适应症,“一步一步来,很多药品都是这样。例如阿司匹林目前都还在做一些新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而一部分在通过针剂减肥的人群可能未来会选择口服版,将分走一部分减重药物市场。但其他GLP-1类药物生产商并不会因为口服司美的上市就降低价格,因为竞争层次不一样,另一方面减肥市场的消费者不会因为价格而轻易改变消费。”

  据悉国内企业也在争相布局GLP-1减肥药赛道,包括恒瑞医药(600276.SH)、信立泰(002294.SZ)、甘李药业(603087.SH)、联邦制药(03933.HK)、双鹭药业(002038.SZ)、鸿运华宁等。

  国内口服GLP-1类药物研发方面,礼来靶点为GLP-1R的LY3502970胶囊最为领先,目前已进行到三期临床试验;1月23日通化东宝(600867.SH)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研GLP-1产品包括一类创新药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THDBH110胶囊)。此外,闻泰医药、信立泰(002294.SZ)等企业均有在研口服GLP-1类药物管线。

美股异动 | 礼来涨2.33%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去年新药同比增长50%

礼来(LLY.US)涨2.33%,报606美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2023年批准的新药比2022年增加了近50%,使其恢复到历史水平。2023年,FDA批准了55种含有以前未获批准的活性成分或分子的创新疗法,高于2022年的37种和2021年的51种。历史数据显示,FDA 通常每年批准约45-50种新药,并在2018年达到59种的峰值。

2023该机构批准了几种备受瞩目的疗法,如礼来公司的肥胖症药物Zepbound,以及卫材和百健的阿尔茨海默氏症治疗药物Leqembi。FDA还批准了五种基因疗法,包括Vertex Pharmaceuticals和CRISPR Therapeutics使用后者的创新基因编辑技术治疗镰状细胞病。分析师和投资者们认为,新药批准增加有望使得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增加。

美股异动 | 礼来涨2.33%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去年新药同比增长50%

创新药融资遇冷 核药赛道却诞生最大并购案 国内百亿市场实现还需解决多个卡点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尽管与“核”沾边,看起来有些危险,但核药最近有点火。

  美国时间12月26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将以每股62.50美元的现金收购RayzeBio,溢价率达到105%。消息发布当日,RayzeBio股价大涨100.85%,并创造了62.1美元的历史最高价,而此时距离这家核药公司成立不过3年,距离其登陆纳斯达克不足4个月。

  这起核药最大并购案,是核药站上风口的掠影。根据沙利文12月28日发布的《中国放射性药物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2022年,国内放射性药物融资金额已接近9亿元,2023年先通医药E轮融资金额超11亿元。

  不过,根据国内多家企业人士的分享,核药产业链中还有核素生产、自主创新等诸多问题仍待解决,这个过程很难一蹴而就。 

  核药(又称放射性药物、核素药物),是指一类含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诊断或治疗的特殊药物。因为相比CT、磁共振等检查,核医学检查在肿瘤疾病早期诊断、精准分期中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所以用于诊断或治疗用的放射性药物被视作“肿瘤靶向新星”。

  资料显示,RayzeBio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放射性药物治疗公司。今年9月15日,RayzeBio登陆纳斯达克的融资额达到3.11亿美元,是2023年美股生物科技领域的第二大IPO案例,而百时美施贵宝41亿美元的橄榄枝,则让其一跃成为核药赛道最大并购案的主角。

  从研发管线看,RayzeBio在基于锕(Ac)的放射性药物治疗领域处于创新领先地位,目前,公司的管线项目针对实体瘤的治疗,包括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和其他癌症。

  其中,研发进展最快的“RYZ101”旨在向肿瘤输送合成放射性同位素锕-225,评估该药物治疗GEP-NETs的流程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如果RYZ101的Ⅲ期临床获得成功,它将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锕-225放射性药物疗法,这或许是其深受百时美施贵宝青睐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百时美施贵宝不是首个对核药赛道感兴趣的跨国药企。今年9月20日,罗氏旗下基因泰克与PeptiDream达成一项高达10亿美元的多靶点合作和许可协议,旨在发现和开发新型大环肽-放射性同位素(肽-RI)偶联药物;10月3日,礼来宣布将以14亿美元收购Point Biopharma Global,正式进军癌症靶向放射治疗(核素偶连药物)领域。 

  而目前手持两款RDC(核素偶联药物)的诺华,早在6年就开始布局——2017年,诺华以39亿美元收购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获得其放射性偶联药物Lutathera;2018年10月,诺华以21亿美元收购Endocyte,获得小分子靶向放疗前列腺癌药物177Lu-PSMA-617(即Pluvicto)。目前,诺华在放射性药物领域的并购金额位于前列,其放射性药物平台亦是通过并购的方式搭建。

  Lutathera和Pluvicto的销售成绩则验证了核药的潜在市场。根据诺华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Pluvicto的销售额为7.07亿美元,第三季度销售额为2.56亿美元,同比增长220%;Lutathera前三季度的销售额为4.58亿美元,同比增长34%;第三季度销售额为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0%。按照增长势头,Pluvicto有望成为年销售金额破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

  根据《蓝皮书》,截至2023年10月,全球已上市放射性新药品种达到64款,创新性放射性药物的研发管线达到339种,这些在研药物同时覆盖诊断和治疗领域,适应症覆盖多种疾病领域,除癌症领域外,还覆盖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有42种放射性药品获批上市,其中24款放射性药物仅用于诊断、15款放射性药物仅用于治疗、3款放射性药物既用于诊断也用于治疗,并且20多种药品为2022年医保目录乙类药品,涉及公司有原子高科、成都欣科医药、天津赛德生物制药等。

  另外,截至2023年10月,32款放射性药物处于临床试验及申请上市阶段,其中24款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8款为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不同于已上市放射性药物大多为仿制药,在研的放射性药物大多为创新产品,在32款放射性药物中仅有8款药物为仿制药。

  具体来说,在研的24款诊断用放射性药物中,有4款药物为RDC药物,分别为恒瑞医药的镓[68Ga]依索曲肽、Telix的TLX591 CDx、远大医药的锆[89Zr]吉伦妥昔单抗,以及瑞迪奥用于SPECT/CT肿瘤显像剂99mTc-3PRGD2,其中99mTc-3PRGD2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核医学l类创新药,目前已完成用于肺部肿瘤良恶诊断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的III期临床试验,公司刚于11月与百洋医药签署了《商业化合作战略协议》。 

  而在研的8款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中,4款药物布局了前列腺癌这一适应症,其中包括诺华的Pluvicto,该药物于2022年3月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上市首年全球销售额为2.7亿美元,目前,该药正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同时,在创新药领域融资遇冷的2023年,核药领域融资逆势上行。《蓝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放射性药物融资金额已接近9亿元;2023年,先通医药E轮融资金额超11亿元。整体市场情况表现突出。

  这使得核药市场的预期水涨船高。据《蓝皮书》,2017年,中国显像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为22亿元。截至2021年,这一市场规模已增加至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预计2021年至2025年期间,该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4%,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3亿元;2025年至2030年期间,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2.7%,2030年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增至260亿元。

  虽然核医学在疾病诊疗一体化等领域具备优势,但《蓝皮书》也提出,国内核医学产业链存在诸多痛点。

  具体来说,在生产供应方面,国内企业放射性核素原料供应依赖进口,核物房建设需要进一步推动;在生产流通方面,放射性药物流通尚未形成全国性、规范化的放射性药物分销配送渠道;在医院准入方面,核药存在多个壁垒;在临床应用方面,存在供应不足、专业人员少、渗透率低,以及未纳入医保等问题。

  在12月28日的《蓝皮书》发布会上,多家公司人士发表了相关观点。对于核素生产,中国同辐总工程师杜进表示,目前放射性核素的生产主要有三种方式:核反应堆生产、加速器生产和从裂变产物中提取。其中,核反应堆是国家资源,难以定期用于生产;加速器的使用和维护则更“轻”,很多企业会依托于加速器生产,但一般的加速器还无法生产α核素这一极具治疗前景的核素;从裂变产物中(如乏燃料)提取也依赖于国家资源。另外,目前国内还不具备生产某些核素的能力。

  “像诺华的177Lu-PSMA-617,就是因为生产过程中工艺的问题、供应的问题,(使得)很好的药不能保障我们临床的使用。我想这可能也是一个长期解决过程。”杜进说。

  瑞迪奥创始人王凡指出,核素的来源是目前国内核药产业的最大问题,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并曾释放信号称世界首座商用第四代核电站有望在江西瑞金建成,但核素的供给问题在短期内还很难解决。

  另外,核素不等于核药,解决了核素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创新核药的问题。据王凡观察,目前核药“一个靶点有几家或十几家的企业在报”“严重同质化”。在靶向治疗的创新药方面,国内和国际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靶点发现和功能确认;二是靶向分子的筛选和优化。

  而这些现象的背后是科研短板:从数量上看,国内从事放射性药物研究的科研人员数量太少;从学科背景看,进行核药研发的人员多是化学背景,在靶点确认等方面存在短板,很难实现真正的创新。

  “要克服这个短板,必须加强合作。加强合作不是指和医院合作,而是要和基础医学、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们合作,去发现新的肿瘤靶点,确认它的功能,看它到底能解决什么样的临床问题,这是中国核药发展从0到1的最大的瓶颈。”王凡说。

  作为此前深耕ADC(抗体药物偶联物)行业的资深人士,艾博兹医药CEO乔铁成认为,国内ADC产业的成功对于RDC药物的研发有借鉴意义,即要创造一个适合Biotech成长的生态圈。“假如有一天,国产核药能做到不需要走出国门,就能找到很多公司帮忙做抗体、连接,甚至毒素这些组分,我相信RDC一定会有自己原创的分子出来。”

Milestone盘前股价一度跌40% 新药申请遭FDA拒绝

总部位于加拿大的Milestone Pharmaceuticals(MIST.US)当地时间周二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拒绝接受其主要候选药物etripamil的新药上市申请(NDA)。此负面消息一出,Milestone股价在美股盘前一度下跌约40%。

公开资料显示,Milestone Pharmaceuticals 是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初创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其主要产品线包括针对心脏疾病的治疗药物,尤其是etripamil,一种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鼻喷剂。该药物旨在提供快速、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但最近其新药申请遭FDA拒绝。

该机构发布了一份所谓的拒绝提交(RTF)信函,指出该公司没有提供足够的试验数据来开启审查流程。FDA已要求明确澄清3期临床试验中记录的不良事件的具体时间。

10月,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Milestone提交了针对突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种以心律异常为特征的心脏类型疾病)的etripamil 鼻喷雾剂的NDA。

“我们打算与FDA继续合作,更好地了解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并试图就未来前进的道路达成一致性见解,”Milestone首席执行官Joseph Oliveto指出。该公司表示正寻求与监管机构会面,以进一步澄清其新药申请决定。

药明合联尾盘涨超3% 机构指未来生物偶联药物空间巨大

药明合联尾盘涨超3% 机构指未来生物偶联药物空间巨大

  药明合联(02268)尾盘持续升高,上涨3.14%,现报31.25港元,成交额2262.20万港元。

  海通国际认为,未来随着新偶联技术的出现、药物抗体比率优化、连接子设计改善,ADC单药效果有望不断提升,以及肿瘤领域 ADC+免疫疗法的兴起,ADC在非肿瘤适应症的进展,以及从ADC药物到XDC药物的拓展,未来生物偶联药物空间巨大。